
據悉,截止2020年7月,揚子江藥業集團共有32個品種、39個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15個品種為全國同品種首家過評,支撐這些數字增長的是一支1600名專業的科研團隊,持續為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創新成長保駕護航,康興凱就是其中的一員。
畢業于河北工業大學的康興凱,2015年12月7日加入揚子江藥業集團海燕藥業研究所任職合成研究員。“我一直認為,專業的人、專業的企業,做專業的事。對于制藥企業而言,揚子江藥業集團最擅長的就是做藥品開發、生產制造及其質量控制。”他回憶當初的選擇歷歷在目,但是更打動他的是“為父母制藥、為親人制藥”的企業使命。
聚光凝鏡,實驗對比雙肩重
海燕藥物研究所參照國際標準,建立了高效的運行機制和研發體系。康興凱主要負責藥物化學合成方面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完成7個批次的原料藥中試、1個批次的生產轉移、3個批次的工藝驗證,所負責的項目已經完成一個DMF備案,也已完成該項目的發補工作,還有一個項目計劃于今年完成3批工藝驗證并完成DMF備案。他說,這些成績的背后都凝聚著陳東博士帶領著我們研發團隊夜以繼日的辛苦付出。
研究所在推進新項目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和挑戰,康興凱說,他把研發工作當成神圣的使命,每一次挑戰都要力求做到完美。他記得前期開展的某個項目,其難點在于成品中無機鹽超限。該無機鹽可以通過吸附法去除,但是API會與藥用炭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有關超限,分子篩吸附法可以去除無機鹽,但是生產車間不具備活化分子篩的能力,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方法既能去除無機鹽也要易于實現產業化,并且還不能影響API其他指標。經過他的反復試驗摸索,終于找到硅膠截留法這種簡單易行效果穩定可靠的方法,順利實現了該項目的產業化并完成申報。
敬畏研發 “三勤四有”促成長
自主創新,做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藥企,是我們所有研發人員的夢想。所以對待工作,康興凱常懷敬畏之心,每一項產品的實驗過程都嚴格按照規范的流程完成。他說,隨著項目的推進,自己也在不斷進步,收獲頗多。比如從項目立項到項目申報的整個過程我對仿制藥的研發流程有了清晰的認知;在申報資料的撰寫中幾易其稿讓我的資料撰寫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隨時關注政策法規讓我對行業動態有了更深的理解。
談起研究所和同事,康興凱說得最多的是感恩,揚子江藥業集團每年都有足夠多的費用投入到新品研發中,在很多領域都有布局,作為研發人員,要有更好的表現。這次能夠榮獲集團藥物研究院2020年中先進個人,這是集團對我的付出的認可,對我工作能力的肯定。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做到“勤思考、勤總結、勤奮斗,有信仰、有擔當、有奉獻”,在未來的日子里與同事們風雨同舟,共同前進!